为什么工程意识比上最好的大学更重要?(4)
有理由相信,优秀的工程师在未来的创新、创业中大有可为。
竞争对手更强大、更快;
同时,恰逢数字化时代,传统工程正向智能化演变,接受高等教育、具备创新能力的中高端人才会在这轮转变和升级中成为关键一环。
今天我们知道,这种学习就是设计思维——是通过观察和思考去发现问题的思维训练。
他们的回答是对这件事情的喜爱,而不是说这个东西能够马上给你带来的金钱的回报。
国际视野与品位。
多学科的融合;
有硅谷“黄埔军校”之称的创业孵化器YC,曾经成功孵化了Dropbox、Airbnb等企业。很多创业者宁愿降低估值,也要跑去受训一下,但是它的录取率很低,而且被录取的公司93%都会失败的,这就意味着200家申请公司只有一家能成功。
从找问题到市场调研、概念的验证,再到原型机和小批量量产发布,每个阶段面临的问题都很多,这时候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并进行突破就很关键。
我总结了一下成功科技创业的共性:
这源自我一位学习成绩非常差的室友,他是可以把选择题考7分,8年才本科毕业的人,但是他动手能力非常强。我们一块做实验的时候,示波器不工作了,他踢一脚就好了。
核心竞争力
为了追求好成绩,他们必须加速迭代,那时候没有淘宝,所以他们就跑到华强北,在大学城周围做机加工,这比在港科大利用学校的设施做至少快2~3倍,这是一切改变的开始。
设计思维
我在1983~1989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时意识到,工程意识的一项关键能力是动手。
虽说人无三头六臂,但是要做好硬件领域创业公司的领头人,这些是必备素质。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混沌学园 (ID:hundun-university),根据李泽湘(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)2017年9月2日课程《科技创业的孵化密码》整理
成功孵化出全球无人机领导者大疆创新、“水上特斯拉”逸动科技等一系列明星科技创业公司后,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曾经在混沌的讲台上,分享过创业成功的核心思维模型——工程意识。
这位室友大学毕业后创办了一家做彩灯的公司,开创了一个新的产业,他的公司最后10亿美金卖给了飞利浦,之后他又创办了两三家公司,经常到深圳宝安来生产他的产品。
工程意识可以让你对产业有个预判,知道什么东西有价值,什么是不可行的。而学习工程意识,其关键之处就是能够对产品进行快速试错与迭代。
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,分管研发的副校长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基础上,制定了香港科技大学产业转移的政策。固高这样的创业公司就得益于这样的政策。
发现问题只是完成了一半,选择一个好的模式解决问题或许能让创业者们少走许多弯路。
目前,解决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:
设计思维、动手能力、数学工具以及工程的全过程构成了我对工程意识的理解。
日本的数控机床公司是最典型的案例,由于拥有核心竞争力,所以不容易被替代。但很多中国公司由于追求大而全,导致丧失了核心竞争力,最终无法在市场变化中看到未来。
文章来源:《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tdkxygcxb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701/65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