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工程意识比上最好的大学更重要?
做与众不同的产品
二、工程意识是创业第一线的竞争力
第一,“山寨”模式。对标同类企业或者遇到相同问题的企业,参照他们的方式做调整。
团队建设
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公司创业整个流程:
价格、成本不对。
不要看别人做什么,我就去山寨。要做就做与众不同的产品。
我们所熟知的创业者,比尔·盖茨,史蒂夫·乔布斯,埃隆·马斯克皆是如此,读二十多年书再开始创业不是对社会资源最好的利用。
批判性思维也是硅谷文化的一个精神,对我影响很大,让我学会了如何不去炒别人的冷饭,从别人的论文里找问题。
第二,根据长期培养出来的工程意识做决策。
我原来在匹斯堡时,数学成绩从来没有低过100分,但是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我真是什么都不懂,所以从头开始学数学分析、微分流形、微分几何,一系列的数学课程,就像物理理论一样,即使你没有动手的实验装置,你也可以用脑瓜子来做实验。
最后,在麻省理工大学(MIT)的博士后经历,让我收获了MIT产业影响的精髓,就是看到工程的全过程。
以前想到跨学科学习,就是在家读书,可能要把百科全书都背了才觉得是学会了。但是现在你只需要知道你的目标是什么,知道如何动手,如何学习,然后在做的过程中不断迭代就好了。
综合来说,重新定义工程教育要从这四方面入手:
团队不合适,天天吵架;
如果要总结工程的全过程,那就是敢于冒险和挑战自己,敢于在你事业最顺利的时候颠覆自己。
著名的军用机器“大狗”的创造者马克·拉博特,曾经是MIT的教授,但后来他辞去了教职创办了波士顿动力,但这家公司二十多年没有卖出一台设备。
我们都知道,香港并没有制造产业链,但临近香港的深圳却是制造业的第一线。因此,在上世纪末深圳产业转型升级的时候,他们采取了“借鸡下蛋”的模式,由深圳提供土地和经费,高校的师生来做课题或者创业。
我觉得这并不是天方夜谭。
如今固高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运动控制公司,产品应用到了60多个行业,也培训了很多学校的学生、老师,让他们更贴近企业的需求。
这其实是让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观念。
不要老想忽悠资源,只有具备核心竞争力,你才不容易被取代。
前言
我有幸在香港科技大学开设了一门叫做机器人比赛的课程,这门课是把机械电子、计算机、数学等专业的二十多个学生混搭,用8个月的时间去设计、制作、调试几台机器。
但是,有位课程老师要求我们到一个十字路口待三个小时,回来写报告。于是我就在十字路口傻傻坐着,心想是应该数行人,还是数车辆,这样的课程成为了我的弱势。
创业往往分为两个步骤: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。
第三,通过数学、物理等科学方法,将复杂问题简单化,通过找出问题的核心关键点来解决问题。
一、工程意识比考试成绩重要得多
好的创意
当时我博士毕业的课题是灵巧机器手的操作,虽然实验设备可以让我简单做一点实验,但这种简单的实验满足不了研究,于是我就学习了很多数学工具,在这个过程中,我发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对数学的要求让人大吃一惊。
这源自于1979年我作为中国首批公派本科生到匹兹堡的卡耐基·梅隆大学留学的经历。在此之前,我一直认为保持好成绩最重要,而好成绩主要靠理论课程。
批判性思维
现金流断裂;
第二个条件是拥有合适的政策。学校要有一套支持老师/学生把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政策,使得你在技术产业化的时候,有章可循。
我从这里面学到了很多的东西,不止是一个大学老师怎么去运营管理一个企业,更重要的是认识到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技能,他才能够在创业的第一线有竞争力。
文章来源:《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tdkxygcxb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701/65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