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期刊首页
  • 期刊导读
  • 期刊介绍
  • 投稿指南
  • 邮箱投稿
  • 在线投稿
  • 联系我们

栏目导航

期刊导读
期刊介绍
投稿指南
邮箱投稿
在线投稿
联系我们

综合新闻

  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论文评语(铁道工程学报论
  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征稿(铁道科学与工程
  • 工作量应与年轻教师一样吗
  • 特立独行的高端人机工程学座椅,座为灵感Fit上
  • 小远的开箱 篇二十三:X-Bows Lite人体工程学键盘

通知公告

  • 《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》数据库收录影响力
  • 《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》期刊栏目设置
  •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版面费是多少
  • 《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》投稿方式

您现在所在位置:主页 > 综合新闻 >

韧性理论不排斥随机冲击

来源: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-07-25
【作 者】:网站采编
【关键词】:
【摘 要】:所谓“韧性”,原义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受某种外界扰动后恢复原有状态的能力,后来有学者将其拓展为三个维度,即防御抵抗能力、适应恢复能力和学习转化能力。 从这个角度,一个经

所谓“韧性”,原义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受某种外界扰动后恢复原有状态的能力,后来有学者将其拓展为三个维度,即防御抵抗能力、适应恢复能力和学习转化能力。

从这个角度,一个经济体的韧性恰恰体现了该经济体的安全发展能力,增强韧性是实现发展和安全动态平衡的关键。

一般来说,我们看到随机事件时,就会产生畏惧并反应过度。在逃避这种恐惧以及对秩序的渴求中,人类建立的一些系统往往会打乱事物的隐性逻辑,结果导致“黑天鹅”事件的发生。

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晓晶在《财贸经济》撰文指出,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,“韧性”一词的搜索量稳步上升,甚至在2012年以来,超过了“金融危机”一词。

韧性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静态均衡(受到冲击后回归常轨或均值),而是演化均衡,即能够在冲击反应后演进到一个新的均衡状态。

从安全角度出发,一切不确定性、随机性、波动性等都可能构成发展的威胁或冲击,因此它们是不好的,是要努力避免的。但从韧性角度出发,就完全是另外一套逻辑:增强韧性并不试图消灭各类冲击或威胁;相反,承认随机性冲击及其破坏性对体系演进和韧性增强的必要性。

大多数研究认为,韧性主要在于受到某种冲击或危机发生后,经济体如何吸收、减轻负面影响,以维护或尽快恢复整体系统的稳定性或所谓“正常状态”的能力。

“发展威胁消失”可以说把握了安全的本质,同时也将安全与发展紧密地关联起来。寻求将威胁发展的各类因素都“消灭”的绝对安全是不现实的。真正的安全发展是在经济体面临外部冲击或威胁的情况下,能够“扛得住”、不会垮掉甚至崩溃,进而在冲击反应后保持体系的演进和发展的可持续。

大自然是管理小概率事件的最好专家,也是管理“黑天鹅”事件的高手。几十亿年来,它成功演化到今天。大自然不只是“安全”的,它还能积极地进行破坏和更替、选择及重组。我们需要一个能够不断利用(而非逃避)随机事件、不可预测的冲击、压力和波动实现自我再生的机制。

韧性理论本身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,早期见于物理学、工程学、生态学,后来被引入社会科学乃至公共政策等领域。

我们认为,那种“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”的定力和稳定固然重要,但经济体系因为能够“容忍”甚至“鼓励”一定的波动性、随机性和不确定性(而不是拒绝它们),不仅可以适度降低经济体系遭受大冲击的概率,防范危机于“未然”,而且能够在小冲击的作用下强化自身的能力。仅仅是忙于应对冲击,做出应急反应,而忽略加强自身安全能力建设,特别是通过容纳小波动、减少大冲击来增强韧性是远远不够的。

尽管对于安全的理解各有不同,但不少学者倾向于认为,安全可以视作“对一国所追求的发展价值的威胁的消失”。从韧性角度看,对发展的威胁就是一种冲击,威胁消失了,发展就安全无忧了。

不断利用随机事件实现自我再生
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作者 张晓晶

韧性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静态均衡

文章来源:《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》 网址: http://www.tdkxygcxbzzs.cn/zonghexinwen/2022/0725/655.html

上一篇:值得认真考虑 国产升降转椅84元历史低价
下一篇:竖起来的手掌?- Logitech Lift?垂直人体工程学鼠标

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投稿 |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编辑部|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版面费 |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论文发表 |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